关于未成年人的早恋,是很多家长不愿看到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。那么,孩子早恋了,家长该怎么办呢?当初,很多人会感到束手无策,说浅了怕孩子无动于衷,说深了又怕他接受不了。其实,家长对孩子最了解、最亲近,只要能够及早发现倾向苗头,冷静、客观地对待并注意方式方法,绝大多数孩子是能够听从劝告和指导的。
要做好孩子的工作,家长首先应了解早恋的特点。青春期的孩子关注异性,喜欢与异性交往,这些是正常的。独生子女本来就缺少伙伴,有异性朋友交往,甚至一对一的交往应该可以理解。当然,理解孩子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行为持赞成态度。但当你试图去理解孩子的时候,就不会那样激烈和主观,对他们的情感就会有所尊重,而这种尊重的态度会避免采取粗暴和消极的做法,从而有利于与孩子的沟通,有利于问题的解决。众多调查表明,许多孩子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,因为过早与异性交往而影响了学习,其实真正原因不是“恋爱”分散了精力,而是他们承受不了来自父母和他人巨大的精神压力。这一点,值得注意。
一旦发现孩子有早恋倾向,针对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情况,家长可采用不同的方法。不过,首先取得孩子的充分信任是最重要的,一般聪明的家长都会采取这种的方法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知道女儿早恋后,并没有大惊小怪,而是写了一封信,“孩子,你太让爸爸骄傲了,听说你恋爱了,我非常高兴,你成为小女人了……”而女儿非常激动,回信说:“爸爸,我非常感谢你,谢谢你对我的理解。你是我的朋友。”面对这样的朋友爸爸,女儿当然愿意把心里话告诉他,并接受他的指点。在我国,当一位母亲知道12岁的女儿连续收到男生的纸条后,没有大惊小怪,而是选择了在洗澡时以漫不经心的口吻询问女儿怎回事?女儿没有正面回答,反而问母亲:“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?”母亲轻松地回答:“当然了,妈妈年轻时挺漂亮的,11岁时就有崇拜者了。”仅凭妈妈的这句话,女儿就消除了的戒心,把事情的经过和她的苦恼千股脑告诉了妈妈。这时,妈妈再说什么她都容易听进去了。
还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,不是指责他们,而是采用超前演绎的方法,先带孩子去看一些家庭悲剧的实例。然后告诉他们,人生将会面临一系列的挫折,仅有爱慕是不够的;而在青春期时,人们的喜欢对象和方式变化很快,在中学喜欢的人上大学后不一定还喜欢,就像小学和中学自己的观点不同一样;男女之间可以交往,但是一定要亲密有间,这样才不至于彼此伤害;假如你们读到大学,甚至大学毕业还能相互保持良好印象,家长会尊重你们的选择。这样的劝导,孩子更容易接受。
青春期是孩子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和审美观形成的敏感时期,也是受教育的最好时期。孩子之间的异性交往能激发和增加他们的快乐情绪,激发并强化良好的行为。如果家长引导有方,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将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,增强他们的上进意识,相互鼓励,相互帮助,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。同时,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进行自然广泛的人际交往,这样会减少他对一个人过分产生的依赖心理。
总之,面对孩子早恋,家长不管采取什么方式,千万不可操之过急,更不能随意指责和侮辱,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们多想。当自己不知道如何解决时,要学会求助外界,如有自己不好说的话,可以请孩子信任的伙伴、亲属出面去讲,这样的效果也许会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