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生办
 
 首页  政策法规  规章制度  工作动态  办事指南  下载专区  青春健康协会  常用电话  健康知识 
避孕节育
 避孕节育 
 生殖保健 
 优生优育 
 防毒防艾 
  避孕节育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知识 > 避孕节育 > 正文
 
设防的青春更美丽
2007-09-06 15:12  
  如今的大学生生活在艾滋病流行的社会里,无论愿不愿意,他们都在直接或间接地面临艾滋病的相关问题。作为一名传染病医生,桂希恩教授接诊过一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大学生,并与其中的22名大学生成为朋友。近日,他结合自身经历写出了面向大学生的新书《青春要设防》,书中以鲜活、真实的事例展现了艾滋病感染者的心路历程。桂教授说,艾滋病夺去了许多青壮年的生命,留给世界1400万孤儿。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人道主义的关心和救助,而不是孤立和冷落。

  他们需要知识,需要引导,需要理解和关爱

  记者:从上个世纪末开始,您就开始关注艾滋病和受到艾滋病影响的人群。这一次,您又将目光投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大学生。为什么要特别关注这个群体?

  桂希恩:几年来,我接诊过不少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大学生,还与22名受感染的大学生建立了友谊。这22名大学生中,男性14名,女性8名;文科学生12名,理工科学生中还有一名医学生。他们当中有12人是通过性传播感染,7人是输血的受害者,2人是因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,还有一个人在河南参加过有偿献血,他当时还不到18岁。在与他们交谈、通信的过程中,我深深地意识到,如果缺乏预防艾滋病的知识,如果不懂得保护自己,如果不洁身自爱,更多的大学生将有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。

  一位大学生怀孕了,在做医学检查时,她发现自己感染了HIV。她只有一个来自国外、看起来很健康的男友,而来华居住的外国人一般都需要作HIV检测,因此她认为自己不可能是被男友传染。在终止妊娠时,医生发现她阴道内有一个安全套。于是,她问医生:“是不是安全套在体内滞留太久,而产生了艾滋病病毒?”实际上,艾滋病病毒不可能来源于安全套本身。正是因为这位女生和她的男友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套,悲剧才会不期而至。还有一位大学生曾经问我:“我在医院做完检测后,不小心被医院的铁护栏刮破了手,这会不会感染艾滋病?”

  艾滋病病毒正在全球肆虐,15~24岁的年轻人成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人群。他们需要知识,需要观念和行为的引导,需要理解和关爱。



  可怕的不是艾滋病,而是放弃自我

  记者:大学生被称作“天之骄子”,当他们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,心理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?

  桂希恩:我的第一位艾滋病大学生朋友,是因为发热、消瘦而住院的。他患肺炎久治不愈,最后才发现是艾滋病相关肺孢子虫肺炎。就像他说的那样,得知这个消息后,“一切美好的理想全破灭了,犹如从天堂来到地狱,生不如死。”一时之间,连他们的家人都难以面对这个事实。长辈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含辛茹苦带大的孩子一天比一天憔悴,后半生的希望也随之化为泡影。也有一些家人,出于对艾滋病的恐惧,本能地疏远着这些孩子。小燕(化名)看到有蚊子在叮咬妹妹,她做好了打蚊子的架势,妹妹却紧张地制止了她。后来,小燕酸楚地说:“我手上也没有伤口,她根本不用那么惊慌,那么害怕我帮她打蚊子。”

  让人欣慰的是,我这22名朋友中,13名已完成学业,其中8名走向社会找到了工作。有3名HIV感染者申请出国深造,那个国家没有拒绝他们的申请,只是要求专科医生鉴定他们的感染状况。

  尽管他们在获知病情的当时,有着各种抵触情绪:绝望、无助、愤怒等等,但经过开导,多数人都能慢慢平静下来,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信心。秋月(化名)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被人侮辱了。进入大学后,她和同学一起参加无偿献血时,才发现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。她一个人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,努力学习,坚持治疗,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。现在,她在一座大城市找到了工作,生活得很幸福。

  令我感动的是,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经这样表达自己的心声:“可怕的不是艾滋病,而是放弃自我”;“我现在患了这个病,我最害怕的是传给他人,所以,我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”;“性取向可能是个人的选择,但危害他人则是犯罪”。

  记者:您刚才提到了那位患者的妹妹,现实中,像她一样因为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而对艾滋病心怀恐惧的人还不少。

  桂希恩:歧视艾滋病患者的现象还比较普遍,原因之一就是许多人对艾滋病一知半解。大多数人只知道艾滋病的危害,只知道艾滋病在全球传播得很快,却不知道艾滋病传播是有局限性的。一个春节前夕,阳光家园的工作人员带着一群孩子去县城一家澡堂洗澡。孩子比较多,被分成了两组。第一组洗完澡出来后,老板说什么都不让第二组孩子进去了,因为老板听说他们都是艾滋孤儿。实在没办法,孩子只得回去了。回到家里,有的孩子干干净净,有的孩子还和去的时候一样。而孩子们的情绪,也从兴高采烈变成了满脸沮丧。

  他们在经受痛苦,我们怎能从他们身旁漠然走过

  记者:近年来,艾滋病防治知识正在走进大学校园。大学开放的氛围、大学生的热情活跃使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传播非常有效。在这方面,您对大学生有着怎样的期望与忠告?

  桂希恩: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,更是社会问题。我的书中收录了中国、美国、德国和法国等地大学生撰写的文章,讲述了他们各自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以及与感染者交往的经历,其中很多出自医学生和医生之手。比如,北卡罗来纳州大学希尔分校的一位24岁的医学生这样写道:“在美国,一对恋人在发生关系之前,需要考虑很多问题。”大家首先会想到艾滋病,因此相互了解性史并一起检测显得十分重要。“发生亲密关系就像高台跳水,没有人知道会在哪一点着陆。所以,在跳水前检查一下水情是个不错的主意。”

  我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,更多的年轻人,更多的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。这些年,有很多大学生在关心艾滋病防治工作,比如有的到艾滋病高发区进行社会调查,有的到农村和城市社区宣传防治知识,有的到艾滋病孤儿院辅导孤儿学习……一位大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后说:“艾滋病患者都在经受着痛苦,经受着一场人生残酷的战争,我们又怎能从他们身旁漠然走过?如果艾滋病是一场灾难,那么它也是一把双刃剑,在给人们带来莫大痛苦的同时,也让人们学会坚强和友爱。”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:广东工业大学计划生育办公室  地址: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9号图书馆楼7楼704
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行政楼430 电话:020-37626033、020-39322651    粤ICP备05008833号